“金利来,男人的世界”——这句广告语已经成为了耳熟能详的经典。而作为这一品牌背后的传奇人物配资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,曾宪梓的名字也注定要和他那不平凡的人生故事紧密相连。
宋朝大诗人陆游的名句“卑未敢忘忧国,事定犹须待阖棺”几乎成了“领带大王”曾宪梓的“墓志铭”,他的一生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依,正如那句话所说,未曾忘怀自己肩上的责任,直到最后一刻。
那么,这条普普通通的领带,究竟是如何在曾宪梓的手中创造出如此惊人的奇迹呢?
像无数老一辈的国家建设者一样,曾宪梓也曾在国家贫弱、自己亦身处困境时,深受祖国的培养和关怀。当国家对他予以帮助时,他的生活并未因此轻松,反而将这份帮助转化为后来的回报。当他凭借努力站稳脚跟,回报祖国的时刻便也随之而来。
曾宪梓的故事起源于1934年,一个战火纷飞、经济困顿的年代。他出生于广东梅州的一个贫寒客家家庭。家里并没有因为他诞生而增添太多的喜悦,反倒是大人们都在为家计发愁,还要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火威胁。
展开剩余81%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,曾宪梓的童年在贫困与战乱的阴影下度过。与梅州其他的客家儿童一样,他早早便学会了勤劳与坚韧。在那个时代,许多孩子都需要早早出门帮家里做些小事赚些钱,而曾宪梓在这些日常琐事中显得尤为出色。
假如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,或许他会像其他人一样,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,安安稳稳地成家立业。但命运之神似乎给了他一个不一样的转折机会。
1949年,随着广州解放,曾宪梓在15岁时首次进入学校接受文化教育,这一契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曾宪梓时常提到:“我是国家养大的,我努力赚钱,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回报国家!”这句话,成为了他一生的信条。
尽管曾宪梓一生节俭,生活中极少奢侈,月消费甚至不到1,000元,但他每年捐赠给国家的金额却超过了12亿人民币。这个曾经节衣缩食的老头,所做的贡献超出了许多人对他最初的印象。
而知识,也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,还带来了他一生的伴侣——黄丽群。两人在大学时期的相遇几乎是偶然,但也注定了他们一生的共同奋斗。高考前,黄丽群因肺病危在旦夕,而曾宪梓毅然向她求婚,决心一生陪伴她。两人相伴几十年,成为香港政商界的佳话。在这段时间里,黄丽群从未提出过异议,支持丈夫的每一个决定。
1960年代,已经毕业的夫妻俩前往泰国处理遗产,却遇到家族的冷眼和艰难的回国之路。直到1968年,曾宪梓和黄丽群最终回到了香港。为了让妻子有些事情可做,曾宪梓为她购买了一台缝纫机,而这台缝纫机成了他们创业的起点。妻子用这台机器手工制作领带,而这些领带迅速打开了市场。
之后,曾宪梓将品牌更名为“金利来”,并在1971年正式注册商标。随着香港市场的突破,“金利来”领带在短短十年内迅速风靡整个东南亚,1981年甚至在新加坡开设了工厂。
然而,夫妻俩一直生活简朴,对自己的消费极为克制,将所有的收入用于事业发展,直到曾宪梓心中那个报效祖国的愿望,终于随着事业的壮大愈发强烈。
1986年,曾宪梓迎来了一个重要机会——祖国号召香港商人回流投资建厂。当这个消息传到他耳中时,他激动得几乎颤抖,深知这是自己回报祖国的大好时机。于是,他与妻子商议后,毫不犹豫地决定回到梅州建立工厂。
曾宪梓在梅州开设了金利来分公司,并坚定承诺将工厂利润的50%捐献给家乡建设。这一决定,正是他心中多年来未曾改变的夙愿。
1990年,中国成功举办了第一次亚运会,曾宪梓毫不犹豫地捐出了100万元,支持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。
两年后,1992年,曾宪梓前往北京,亲自向教育部捐赠了一个亿,用以支持教育事业。也正是在这次北京之行,他被圆明园的废墟所触动,忍不住潸然泪下,随即捐出了800万元用于圆明园的抢修与保护。
这一切的捐赠背后,除了爱国情怀,更多的是曾宪梓对自己童年家园的深深怀念。正是这段历史的创伤,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祖国强大对于个人、家庭以及社会的意义。
2004年,曾宪梓再次捐赠了一个亿,设立了航天基金。“神舟六号”成功飞天时,金利来商标也随之上天,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。2008年,虽然已经坐上了轮椅,但年迈的曾宪梓依然坚持成为奥运火炬手,亲眼见证了祖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时刻。
尽管曾宪梓的健康状况逐渐下滑,但他仍然全心全意为国家奉献,直至去世。根据不完全统计,曾宪梓一生累计捐赠了约12亿元,而金利来当时的市值也仅有25亿元。他真正做到了将自己一半的家产献给国家,这种誓言和行动让他成为了爱国商人的典范。
曾宪梓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我一生中有两个女人对我影响最深,那就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妻子。”在他心中,母亲是他的祖国,而妻子则是陪伴他走过一生的最坚实后盾。
今天,曾宪梓先生已经离世配资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,但金利来从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,到成为一代传奇商人的故事,仍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,继续为国家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